咨询电话13306419704

行业动态

就环境监测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国家环境监测网络

行业动态发布时间:2023-03-15

环境监测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国家环境监测网络 环境监测行业在“1025”期间构成国家环境监测网络 时间:2016⑴1⑵4 13:41:00

导读: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是个高成长性,政策支持力度大,市场增量空间大,技术壁垒偏高,行业集中度较高,同时遍及环保产业各个环依照先深、先宽也许某种别的策略遍历节的细分行业。

环境监测行业在1025期间构成国家环境监测网络

作为环境治理的基础,环境监测行业在1025期间的政府高度重视下,构成了以大气、水等污染源监测为主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目前,1035环保计划是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预示着我国环保行业正在迎来以环境质量并在此环境下进行试样监测为主的里程碑发展机遇。

在1025的政策热潮下,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迅速,虽市场范围较小,但市场增量可期。2014年,环境监测仪器整体销售额到达196.4亿元,实现11⑴4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2.14.不过,相比固废、烟气治理、水务处理3大板块,环境监测板块的市场范围较小,2014年占环保行业约为3.98,仅为水务处理行业的1/13.

值得关注是,由于环境监测的基础性,水、气、土板块延续的市场需求,也刺激了对环境监测行业的需求。环境监测未来的广阔市场空间可期。

如今,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处于污染源、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阶段。环境监测产业分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其他监测3个部份。其中,环境质量监测运营主体由各级环境监测站构成,而污染源监测运营主体由主要排污企业的监控部门构成。当前因覆盖面广和监测深度等因素,污染源监测产业份额高,14年占监测市场约为49.24,11⑴4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5.95;环境质量监测产业份额位居第2,14年占监测市场约为36.25,11⑴4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0.79.但根据1035政策划向,我国环境监测行业行将由污染源监测为主的阶段,转向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阶段。

环境监测产业链

我国环境监测产业链的上游为硬件、监测系统软件、检测试剂等;中游为监测仪器、监测系统及相干服务;下游为仪器保护和装备运营等。

投资价值分析:

(1)上游硬件、软件及试剂的市场较为成熟,部份产品如分析仪器中核心的传感器部份,由于技术壁垒太高,1般选择外部购买,目前投资价值较小。

(2)中游监测仪器的技术壁垒偏高,企业通过外延内生整合技术,1旦占据市场,地位难以撼动,故利润空间较大;中游监测系统市场在政策扶持下前景可观,市场空间大,故投资价值较大。

(3)下游运营保护在国家力推第3方治理下,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兴起。由于进入下游壁垒高,有雄厚资金、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应投身利润之高的监测运营保护产业。

总结来讲在1035期间,中游的监测仪器、监测系统,和下游的运营保护更具有投资价值。

经营模式

国家力推环境污染第3方治理,催生监测服务市场兴起。2015年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推动环境污染第3方治理的意见》,首次表态鼓励环境污染的第3方治理;2016年1月,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对第3方治理展开监督检查。随着环境监测市场需求的逐渐扩大,监测服务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第3方治理是大势所趋。监测服务市场正在由政府化逐渐转向市场化,主要以转让经营模式和托管运营模式。

竞争格局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壁垒较高,垄断格局雏形已现,企业占据半壁江山。首先,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环境监测行业技术门坎偏高,目前国内从事环境监测的企业唯一两百多家。进程分析仪器市场,大多被德国西门子、瑞士ABB、美国赛默飞世尔等外资企业所占据;内资企业如聚光科技、先河环保、雪迪龙等,主要面向中低端进程分析仪器市场。其次,在1025期间,销售收入前10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保持在60左右,行业竞争格局已基本构成。恰逢行业本身具有较高技术壁垒,企业未来将具有更深的护城河,预示着环境监测行业正迎来3足鼎立时期。因此,对国内的环境监测企业来讲,未来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内资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1方面,政策利好来袭和市场增量空间大为环境监测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另外一方面,在市场竞争剧烈、打价格战、毛利润下滑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内生研发、外延并购,从而到达技术链与产业链的整合。内资监测企业想要真正实现逾越式发展,必须缩小与外资还有很好的电性能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差距,构成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行业痛点

GB/T 1446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实验方法总则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行业主要痛点有:恶性价格竞争苗头已现、环境监测仪器相对落后和监测人员能力比较薄弱。因3大痛点相互影响与制约,行业若想要实现发展的新逾越,必须同时推动消除痛点,以防出现木桶原理的局面。

(1)价格竞争

当剧烈竞争使价格战日益白热化,环境监测企业的毛利率不断被蚕食。首先,根据万得数据分析,环保监测板块毛利率高,上市公司自2010年以来基本保持在50左右。水务处理、固废、烟气治理板块的毛利率顺次约为40,30,20.在高毛利率的吸引下,外资和内资企业纷纭加入到监测行业的竞争中。在争取市场份额的战争中,价格战是企业管理者手中常挥动的武器。其次,通过6家上市公司的毛利润对照图,不难发现上市企业的毛利润已受价格战的挤压,最近几年显现降落趋势。因此,企业想要突破重围打胜仗,惟有摆脱饮鸩止渴的价格战转入技术战,环境监测行业的未来才能更加光辉。

(2)制造水平

高新监测装备领域尚以进口为主,国产环境监测仪器滞后在中低端领域。首先,据智研咨询,国产环境监测仪器在中低端领域已接近或到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份额很大。但国产大型实验室用监测仪器自动控制技术采取程度较低,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其次,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很多国产环境监测仪器在1些新兴监测领域中达不到标准。比如近两年兴起的超低量监测装备、烟尘监测装备、PM2.5监测装备领域,大部份市场份额都被进口产品占据。不过,在大环保时期智慧环境渐成趋势下,斟酌到价格差异,信息安全等因素,和国产装备性能逐渐被认可,政府将优选采购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装备。所以,企业必须加大研发力度,环境监测装备的国产化率才会不断地提升。

(3)人材瓶颈

因环境监测行业触及多个领域,复合型中、监测人材相对难寻。监测行业需要精通水、电、大气、物理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材,而当前专业人员能力比较薄弱,如知识结构老化,科研能力不强,业务能力良莠不齐。

1方面,环境监测队伍素质与当下紧急的情势、沉重的任务不相适应,监测人员常常在标准制定、课题研究及先进仪器装备操作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人材的引进、培养与管理等都缺少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另外一方面,环境监测企业相对缺少复合型人材,由于理想化的人员既需要掌握客户所处行业的知识背景,又需要深入掌握相应的非标产品设计,能根据客户的系统现状、业务流程和保护服务模式等地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前者弊端在政府大力重视下逐步修正,而后者弊端表明只有技术实力、市场能力、资金运作能力等综合竞争力强的企业才能胜出。